找到相关内容12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门分宗的理由

      圆觉经中,威德自在菩萨白佛言:‘世尊!譬如大城,外有四门,随方来者,非止一路,一切菩萨庄严佛国,及成菩提,非一方便。惟愿世尊: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,并修行人,总有几种?令此会菩萨,及末世众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0540026.html
  • 佛教仪式——经忏法事

    知玄的前世是汉代的晁错,误斩盎,因此现身患人面疮,痛苦异常。经异人指示,修此忏法,以水洗浣,二得解冤愈疾。这是宋人的附会。考其文字,实是节录宗密所撰《圆觉经道场修证忏》而成,并非知玄自撰。修习止观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4043216.html
  • 释元贤与《温陵开元寺志》

      来源:泉州晚报海外版   释元贤(1578—1657年),字永觉,自号荷山野衲、石鼓老人,俗姓蔡,原名懋清,建阳人,为闽中宋理学家蔡元定第十四世孙。幼习儒学,“嗜周、程、张、朱之学”,25岁读书山寺,闻颂《法华偈》,即知周礼外,别有此一大事,遂与同邑赵豫斋受《楞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。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,曹洞宗无明慧经禅师开法江西董岩,懋清前往参谒,自此留意教乘,博...

    李玉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4943729.html
  • 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

    苏轼书《心经》,《华严经》和《圆觉经》、黄庭坚书《文益禅师语录》、赵孟珧书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和《妙法莲华经》、林则徐书《阿弥陀经》、欧阳渐书《心经》、近代大师傅心意书《金刚经》及其他血书经卷,弘一大师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544426.html
  • 为西莲净苑开山第一代上智下谕圆公老和尚入殓法语

    ,以报父母劬劳之恩,依止上道下安长老剃度,内号“昌圆”,法名“智谕”。同年受戒于基隆海会寺,得戒和尚为上道下源长老。  民国五十九年受道安长老之命,至五指山静修。披阅《圆觉经》,顿有所悟。后至树林光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144778.html
  • 慈宗理论所依

    慈宗理论所依   明夷法师   明法所依:  全经《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芉喻经》  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》  《佛说未曾有经》  节选《楞严经卷五·弥勒菩萨唯识圆通章》  《华严经入法界品·善财童子见弥勒章》  《首楞严三昧经·弥勒菩萨现神通章》  《圆觉经·弥勒菩萨问断轮回法章》 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报四恩品》  轨行所依:  依经《大宝积经·摩诃迦叶会·弥勒受记章》  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348711.html
  • 上海玉佛寺高僧大德留迹

    弘法,诲人不倦,教通三藏,学究一乘,为天台泰斗。对中国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。且梵行高尚,弟子甚众。一生著述宏丰,有《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》、《圆觉经讲义》、《普贤行愿品要疏》、《观经疏钞演义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4752840.html
  • 身戒心戒

    以除盖障,菩萨之殷勤求觅,而为一戒行缺犯且有妻子之法师所传,载在《大乘庄严宝玉经》中。又《圆觉经》中如来答弥勒菩萨:‘回入尘劳,有几种方便?’之问,明明说以大悲方便入世,示现种种形相,逆顺境界,与其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053257.html
  • 达摩的事迹与传说

    不是实在的功德。武帝不能理解,达摩即渡江入魏。记载这个传说最古的文献应是敦煌出土的佚名《历代法宝记》(774年间撰)和唐代宗密《圆觉经大疏钞》(卷二),以《景德传灯录》的记载最为完整,《碧岩录》又把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5653483.html
  •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

    于觉,也不住于相,要在恒顺遍于一切众生,调其习,理其气,使之顺于觉性,恒持而不忘失,这是“恒顺众生”的积极如实意义。虽然方便有多门,但是归元无二路。《圆觉经》中佛告清净慧菩萨:   清净慧当知 圆满...

    见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0853877.html